本系概况

本系简介

当前位置: 本系首页 >> 本系概况 >> 本系简介 >> 正文

计算机与数字法务系简介

新闻来源:   阅读量:   发布时间:2025-06-06   


一、基本情况

计算机与数字法务系原名计算机系,始建于2003年。2022年1月,按照学院党委提出的“法律+”办学思路,更名为计算机与数字法务系。现有教职工67人,其中博士研究生3人、硕士研究生49人,高级职称教师16人,全国创新创业优秀导师 3人,有法律职业资格证书3人。

系党总支现有党员56名,其中教师党员48名,学生党员8名,下设学生工作、文化创意、智能开发、产业学院四个党支部,构建起覆盖教学、科研、学生管理全链条的“三位一体”组织体系。创新构建“双擎驱动”党建模式,即专业筑基:率先推行“支部建在专业上”组织创新,实现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同频共振;立德铸魂:系统推进支部工作“六融”机制(融入课程思政、教学科研、人才培养、社会服务、文化传承、国际交流)。实施“双带头人培育工程”,教师党支部书记均为“双带头人”。通过构建“党建引领、专业筑基、育人铸魂”的三全育人格局,形成“支部强在专业线上、党旗飘在育人一线、业绩亮在发展前线”的生动局面。2021年获省委省直机关工委“先进基层党组织”称号。

设数智融合、司法网络安全、法治新媒体、智慧法治、软件技术5个教研室。现有数字媒体技术、软件技术、人工智能技术应用、安全防范技术和法律事务(智慧法治方向)5个招生专业,在校学生数1019人(含巴基斯坦留学生1人)。

二、办学经验

1.重新梳理办学理念、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。2022年起,逐步构建起“法律+”人才培养体系:变更系名为计算机与数字法务系,成立数智融合、司法网络安全、法治新媒体、智慧法治、软件技术5个教研室;系训由“专创相融、德技同修”调整为“专创研相融、德法技同修”,将思想政治教育、创新创业教育、法律素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;形成较完善的“政校行企社”联动机制,产教融合、科教融汇,为各行各业培养了一大批能工巧匠和技术技能人才。

2.及时调整专业结构,形成“法律+”特色专业群。2019年,率先设置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(全国首批);2022年,增设公安与司法大类安全防范技术和法律事务(智慧法治方向)专业,加上数字媒体技术、软件技术,共5个招生专业。目前,以“新双高”建设为契机,打造形成了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(智慧法治方向)为特色的跨学科省级高水平专业群。2022年起,自主研发了AI尚法·法律服务云智平台、AI尚法·校园百事通、河北红色法治文化数字展馆、云端政法英模库等多项法律科技创新成果;形成《政法名师说》《“尚法双侠”普法动画》等特色品牌;制定行业标准、申请软件著作权和实用新型专利7项,立项或完成省级及以上课题9项、发表高质量论文8篇;横向技术服务到账经费524.22万元。

师生积极参加职业技能比赛、创新创业大赛和科技创新活动。获“世界机器人大赛”冠军1项,教育部“互联网+”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1项,团中央“挑战杯”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1项。2023年10月,自主研发的“AI尚法 • 法律服务云智平台”项目与清华大学、斯坦福大学等多所国内外名校同台竞技,获得优秀奖,是唯一获奖的高职院校;2024年12月,师生自主研发的“绘动界APP”作品攻克AI自动识别难关,在"AIGC青年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大赛"中,从全国数万个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,顺利晋级全国总决赛,新华社采访、报道了参赛学生代表。

三、办学特色突出,形成了一批产教融合创新工程。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国家级骨干专业;2022年起,陆续建有教育部校企供需对接就业育人基地(北京抖音公司),工信部“数字法务+“方向校企协同就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(已验收挂牌)、法务数字化专精特新产业学院、特色化网络安全产教融合创新中心;河北省创新发展行动计划(2021-2025年)数字法务融媒体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、“数字法务+”就业创业创新特色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”;与华为公司共建“鲲鹏产业学院”,与河北博航创翼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建“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实践中心”,与德国司代普克莱夫特两合有限公司共建中国区首家联合实验室(暨数字智造微工厂);建有长城新媒体集团、河北法治报社驻校工作站;建有石家庄市“数字法务+”科普示范基地和石家庄专精特新企业特技特派团。

我系2021年被河北省委省政府授予“脱贫攻坚先进集体”称号;2016年、2017年、2018年、2020年、2021年、2022年荣获学院“先进单位”称号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025年6月4日修正


下一条:2024年计算机与数字法务系简介

关闭